top of page

懶惰帶來舒適:擁抱科技與保持平衡的必要性

今時今日,我們會用到不同的科技產品,令我們的生活更便利。不過,科技也可能在不自覺間為我們帶來惰性。今星期,余文正弟兄就與我們一同探討此問題,值得我們細閱。


懶惰帶來舒適:擁抱科技與保持平衡的必要性


我喜歡收看江蘇衛視的戀愛節目《非誠勿擾》(If You Are The One)。是為了看女嘉賓嗎?其實不然。吸引我的是來自中國各地的年輕男嘉賓,他們帶來不同省份的文化、美食、工作與生活哲學,以及旅遊故事,讓人耳目一新。 在上月某集節目中,一位男士的一句話讓我印象深刻:「懶惰與舒適是同義詞。科技幫助我培養了懶惰——可以解放雙手。」他的話引發了我的思考——懶惰真的能帶來舒適嗎?科技究竟是我們的解放者,還是無聲地助長了我們的惰性?


「懶惰與舒適是同義詞。科技幫助我培養了懶惰——可以解放雙手。」
「懶惰與舒適是同義詞。科技幫助我培養了懶惰——可以解放雙手。」

在這個快節奏的時代,科技已無縫融入我們的日常生活,帶來前所未有的便利。智能助手如 Google Gemini、Amazon Alexa 和 Apple Siri 讓我們可以用簡單的語音指令控制家中各種設備——開啟電視、開燈關燈,為咖啡機設置計時器、調節恆溫器,甚至透過智能冰箱整理購物清單。對於愛寫作的人來說,這意味著可以將更多時間投入寫作,因為像掃地這類家務已交由吸塵機器人代勞。


像掃地這類家務已交由吸塵機器人代勞。
像掃地這類家務已交由吸塵機器人代勞。

愛書人能夠在幾天內讀完一本書,而不是幾週。至於娛樂愛好者,他們可能會更加「培養」自己的沙發馬鈴薯 (couch potato) 生活方式,沉浸在無盡的影音內容中。

像美國 Pluto TV 這類的串流平台也緊抓住這種文化轉變,以幽默的方式點出我們的「沙發馬鈴薯」習性。該品牌的廣告中甚至讓演員裝扮成馬鈴薯,慵懶地躺在沙發上,完美詮釋典型的沉迷追劇者。有趣的是,「Pluto」的發音與「Potato(馬鈴薯)」相近,進一步強化了這個品牌的幽默識別度。


有趣的是,「Pluto」的發音與「Potato(馬鈴薯)」相近,進一步強化了這個品牌的幽默識別度。
有趣的是,「Pluto」的發音與「Potato(馬鈴薯)」相近,進一步強化了這個品牌的幽默識別度。

然而,這些科技帶來舒適與便利的同時,也助長了我們久坐不動的生活方式。長時間缺乏運動(例如持續「培養」沙發馬鈴薯習慣),已被證實與多種健康問題有關,包括肥胖、心臟病、高血壓、中風、代謝症候群、第二型糖尿病、某些癌症、骨質疏鬆症,以及焦慮與抑鬱症狀的增加。 此外有研究顯示,即便定期運動,長時間坐著仍然會對健康造成負面影響。


要抵消這些不良影響,培養規律的身體活動至關重要。正如在《聖經‧哥林多前書》6章19-20節(和合本)中提醒我們:「豈不知你們的身子就是聖靈的殿嗎?這聖靈是從神而來,住在你們裡頭的;並且你們不是自己的人,因為你們是重價買來的。所以,要在你們的身子上榮耀神。」


在享受科技帶來的舒適之餘,也要有意識地安排運動時間。
在享受科技帶來的舒適之餘,也要有意識地安排運動時間。

這並不意味著我們一定要進行高強度運動,簡單的改變——例如聊電話時站立、定時起身走動、或使用站立式辦公桌——都能帶來積極影響。 有研究顯示,適度活動如快步走或園藝,能有效降低久坐帶來的健康風險。


關鍵在於平衡——在享受科技帶來的舒適之餘,也要有意識地安排運動時間。保持身體健康不僅是對自己的負責,更是對生命的尊重與感恩。


 
 
 

留言

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