城市拾荒者:提醒我們靈裡的飢渴
- OakvilleJoe

- 6月20日
- 讀畢需時 1 分鐘
我們不時透過電視節目,或是親身經歷到本來在戶外生活的動物,進入了我們的生活範圍,甚至會偷取我們的食物。為此,我們固然會思考城市過度擴張的問題,但余文正弟兄同時提醒我們,觀察到動物的行為,也可對我們的生命作出反思……
在我們居住的城市裡,連城市拾荒者都能帶給我們生命的提醒。
黑灰相間、戴著小偷面具的浣熊 (raccoon),是多倫多夜裡的拾荒高手;潔白亮麗、活力四射的鳳頭鸚鵡 (cockatoo),則在澳洲的白天大膽偷食,有時甚至連小孩的午餐都不放過。
雙腿如手,鳥腳如手——這些動物憑著靈巧的肢體,在我們遺忘的角落裡,拾荒求生。
牠們不是唯一的拾荒者:烏鴉、海鷗、狐狸,甚至某些城市裡的猴子,都在市場、公園、後院中翻找下一餐。
最近從新聞裡看到澳洲雪梨的鳳頭鸚鵡拾荒行為,讓我聯想到家門口多倫多的浣熊,他們的行為、拾荒的原因,以及那背後的提醒。
我不禁問自己:我們是否也常在不該去的地方,尋找快速的滿足?我們是否在世界的垃圾桶裡尋找生命的意義、喜樂與歸屬,卻忘了那位說:「我就是生命的糧,到我這裡來的,必定不餓。」(約翰福音 6:35)
願我們不再拾荒於黑暗角落,而是來到祂的桌前——那裡永遠有恩典與光明。🐾✨





留言